前言
在数据库的维护当中对表的垂直才分是必然的,基本上在业务刚开始准守 3NF 是明智的,当然也可以有一些反范式的设计。但是,建议还是应该在3NF的基础上再酌情考虑反范式。
当遇到真的要对一些表进行拆分,那要拆那些字段嘞?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场景
在新业务上线后导致TPS突然增高,这时我们对新上的业务又不是很懂。而问题又要分析解决。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分析解决步骤
- 解析近期生成的binlog文件获得是哪个表哪个字段操作的多。
这边使用到了 吴炳锡 大神的一个工具 parsebinlog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该工具可以解析出表的操作情况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链接: https://github.com/wubx/mysql-binlog-statistic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上面工具只能解析单个binlog文件的操作,如果要解析多个文件的可以使用 笔者的工具 pasrebinlog_stat.py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pasrebinlog_stat.py 是对执行parsebinlog解析完之后的数据进行的统计生成excel文件的工具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具体使用方法(在github最后有一点小小的说明):https://github.com/daiguadaidai/mysql-binlog-statistic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使用笔者的方法统计后会生成 5 个文件: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ll -rw-rw-r-- 1 manager manager 58191 Sep 6 17:18 format.txt -rw-rw-r-- 1 manager manager 100352 Sep 6 17:18 sort_by_delete.xls -rw-rw-r-- 1 manager manager 100352 Sep 6 17:18 sort_by_insert.xls -rw-rw-r-- 1 manager manager 100352 Sep 6 17:18 sort_by_total.xls -rw-rw-r-- 1 manager manager 100352 Sep 6 17:18 sort_by_update.xls
如果关心update操作可以查看sort_by_update.xls 其中是按update操作次数降序排列的。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然后根据要了解的 表名 到format.txt中查看哪个字段更新平凡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 查看解析出的文件相关 excel
如这边我在sort_by_update.xls文件中看到 t1 表在定义行,说明他的总update量最多。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然后在format.txt找到 t1 表的统计格式如下: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Table `app_db`.`easy_channel_item`: Type TOTAL opt: 440353 Type INSERT opt: 8049 Type DELETE opt: 1419 Type UPDATE opt: 430885 28 col : 517 23 col : 145 7 col : 379383 6 col : 46449 12 col : 2 13 col : 2 9 col : 21 8 col : 21 5 col : 4102 4 col : 3853 26 col : 3 27 col : 173 21 col : 136 24 col : 3 25 col : 116
从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6 col' 和 '7 col'操作占用了大多的update操作。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通过查看数据库表结构可以知道这两个字段分表是 price 和 inventory。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 拆分字段
知道了哪个表的那个字段update频繁,可以先将字段从表中剥离出单独的表。至于需要不要开另外的库需要看会不会对其他主要业务有影响(如:下单付款等)。如果有影响在拆到其他库中。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拆出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每一个page能存储更多的数据,并且不会让 t1 表的数据在缓存中能保存的更长久,不会出现平凡的age out 显现(没有解决TPS高的问题)。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 对于要提高TPS一般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将TPS分散,也就是需要将表进行分区到不同库(一般这样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数据量不大一般不考虑)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第二种:使用能提供更高TPS的产品(这边建议 redis 是不错的选择)。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这边排除第一种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mysql/mysql-fields-when-time-split/
使用第二种:
更具时间经验值:一般使用redis 能提供 TPS:3-5W 更具机器情况还有所提高。
QPS:7-10W 更具机器情况还有所提高。
对于我们的TPS的情况 3-5W TPS 的redis一般能够胜任
这边主要担心的就是有关 持久化 的问题,这就是架构上需要设计的了。
- redis 自身具有持久化功能,每秒持久化一次。
- 更具我们 同步的情况其实同步可以忍受短时间不实时现象。如果出现redis失效(宕机或怎么的可以重启redis重新同步所有数据)
- 可以搭建 redis的master-slave 或 cluster 都行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一台redis宕机问题。
- 可以根据 数据库软件设计的某些原理和借鉴秒杀架构,在后台不定期的将redis的数据同步到MySQL。
步骤可以有:
- 先将相关数据 格式化 的写入到日志文件(有能力提供消息队列更好)。
- 写入日志成功之后再将数据在redis做操作。确保出问题有数据库可查。
最终配合redis的架构图:
昵称: HH
QQ: 275258836
ttlsa群交流沟通(QQ群②: 6690706 QQ群③: 168085569 QQ群④: 415230207(新) 微信公众号: ttlsacom)
感觉本文内容不错,读后有收获?

1F
没怎么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