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Google 上个星期释出了 "Google Cloud DNS"。 这是一个跟 Route 53 十分类似的服务。不过价格比 Route 53 便宜了很多。本着不折腾死不罢休的精神,博主毅然决然的将域名 (idndx.com) 的解析从 Route 53 迁移到了还在 Beta 中的Google Cloud DNS 。下面简单说说这两天使用下来的感受。
注册
Google Cloud DNS 的注册还是十分简单的,基本上只要对照官方文档按部就班来就行。Google Cloud DNS 需要一个绑定了信用卡的 Cloud App ,否则无法启用 Google Cloud DNS API 。
使用
Google Cloud DNS 的 UI 的确不是那么的友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一般意义上的 UI 。所有的操作都必须通过 gcloud 这个命令行工具或者 REST API 来进行。博主在自己的域名上使用了 gcloud,所有的记录删改都需要通过写 JSON 文件来实现,记录数多了后会十分蛋疼。
稳定性
Google Cloud DNS 使用的是 Anycast IP,为保险起见我在我的域名上使用了监控宝来监控解析情况,除少部分地区外,大多数解析响应时间 <100ms ,没有被墙污染的情况。
注意事项
跟 Route 53 类似,Google Cloud DNS 有自己的内部同步机制,并不使用 SOA 记录来做为区域传送的参考,如果域名只使用 Google Cloud DNS 的服务器,SOA 记录怎么写都行,Serial Number 一直不变也没有问题(本博客的域名 SOA 就一直保持 1)。
在创建 SPF 记录时,必须这样写:
1 2 3 4 5 6 7 8 9 |
{ "kind": "dns#resourceRecordSet", "name": "example.com.", "rrdatas": [ "\"v=spf1 include:_spf.google.com -all\"" ], "ttl": 21600, "type": "TXT" } |
注意记录两边转义的双引号,如果没有的话,gcloud 会自作主张帮你在中间加上一堆双引号,导致最终的 SPF 不合法。
google cloud dns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每天5万个请求免费,1千万以内,0.4美元/百万个请求。对于一个很大的网站来说,一天也花费不了多少钱。在这你不要告诉我说还不如用dnspod海外版本,这样比较没意思。
转自:https://idndx.com/2014/04/03/google-cloud-dns/

来自外部的引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