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千亿美金:Uber和京东的内核

默北 业界动态下一个千亿美金:Uber和京东的内核已关闭评论5,999字数 2554阅读8分30秒阅读模式

Uber目前在全球的打车市场是龙头老大。

据说美国人对自助租车应用Uber潜在价值的最新估计是1000亿美金,也就是另一个Facebook或者亚马逊,或者腾讯。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互联网相对于传统世界的本质是,以字节为载体的信息的流动近乎零成本,信息之间的组合以及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流动近乎零成本,进一步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近乎零成本,变得随时、随地、随意。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延展这一逻辑,下一个大时代的可能模式就是:信息的流动让现实世界的实物的流动也变得随时、随地、随意,“附加成本”近于零。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这就是Uber千亿美金估值空间的逻辑。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Uber是从自助租车起家的。基本形态是:我失业了,于是开着自己的小破车在Uber上找活儿拉,养家糊口。它有更精彩的未来。衍生形态1:我今天开车从王府井到中关村,座位空着也是空着,于是顺便搭上一个同路的人,收点运费也好。衍生形态2:我有辆车,今天不开,闲着也是闲着,于是租给一个需要的人,收点租金挺好。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相比于基本形态,两种衍生形态的最大好处是成本低很多。如果我特意开车去接你,那费用就高。如果我本来就要去某个地方,顺便载上你,我的附加成本就几乎为零,那收费也就会很低了。比如我现在从王府井去中关村,打个出租需要100块,但其实现在有很多辆私家车都从王府井去中关村,说不定其中一辆只需要5块钱就愿意带上我。关键是,我们得有个渠道相互知道对方的需求。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这其实是,当一个模式成熟后,服务提供者增多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当供应者从专业的人扩散到大众人群后,其成本的下降是相当大的。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这种需求一直存在,Uber有期望把撮合交易双方的成本降得很低。说白了,Uber就是利用信息之间的零成本流动和匹配,成功的降低了物流的撮合成本和交易成本。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人们一开始把亚马逊当作“买书的地方”,现在改成“那是我买东西的地方”。正如亚马逊的进化一样。Uber的口号从一开始的“每个人的私人司机”换成现在的,“生活方式遇上物流的地方”。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Uber想成为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类交通和物流服务的“数字网络”。它之前可让你用手机叫车,之后它可以利用同样的后端技术,吸引你使用各式各样其它的配送服务,比如食物、衣服和圣诞树。最终,跟亚马逊神似,它能成为类似于通用工具的服务,成为你获得物品和到达目的地的方式。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Uber可能实现“所有权社会的死亡”。随着Uber搭乘费用变得越来越便宜,人们拥有自家汽车的需求就会降低。Uber可能将采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来消除对人类司机的需求。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它有可能推出一项几乎是即时送达的配送服务来对抗亚马逊的无人机送货服务。当花40美元就能在半个钟内获得Uber送来的烤架进行野餐、Uber第二天再派人取回烤架,为什么要破费自己去买个一年可能只用上10次的烤架呢?Uber为此付出的成本可能是非常小的。一个正好要从王府井到中关村的司机可以只收很少一点费用而帮你把烤架送到。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Uber的租车模式在国内有几家模仿者,它们享受到同样的前景,受到腾讯、阿里、携程等巨头大额投资。不过如果把“当生活方式遇上物流”这个灵魂抽象出来,对应这一需求的还有一家企业。请听一听几天前纽约回来的刘强东对媒体说的一段话: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说了好多年的O2O,一年时间可以大部分城市实现。我们商超10分钟送达,10分钟之内把要的东西送到家里去。1小时、2小时都会成为历史。利用我们在全国的物流体系,按照O2O的属性和性质,把它分成一个小框子,我们保证任何一个时刻,在这个框子里面,总会有一个京东的送货员在里面,格子里任何的客户任何的时间点,有需求我们可以做到10分钟和15分钟把东西送过去。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不是每个产品都是库存的,大量的传统店面、厂家、代理商的库存资源都用起来,而不是我们先到京东库房取,然后到客户手里。实际上我们就是整合资源,每个店都有自己的库存,甚至包括便利店,我们要把库存整合起来。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新的一年要求所有的三、四线城市,要求把过去的两天送达,全部做到2小时内送达……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峰哥窃以为,京东做的这个东西,跟Uber梦想满足的需求的本质是一致的。我现在需要一个东西,它能从某个离我最近的地方找到,并且把它用最快、最便宜的方式送到我的手里。That is all。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实现方式是不同的。京东用的是自己的物流,Uber用的是第三方的。但只要掌握了足够的需求,物流是可以开放出去的。比如京东之前就是自己进货再卖货,现在也在帮别人卖货。只要需求在自己手里,掌握住源头,接入供应商是水到渠成的。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将来你在一个电商网站输入“烤架”,出来的可以不再是要“出售”的商品,也可以是要“出租”的商品,这个待租的商品可以是这家网站的,也可以是峰哥的,我把它放到这网站上委托它出租,挣点零花钱。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将来你自己有辆车,每天上下班穿梭在北京城里,只要在某个APP里共享你每时每刻的位置,那么随时都可以收到通知:有个人现在距离你100米,想搭车前往你家所在的小区,给你20元,成交吗?文章源自运维生存时间-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放眼中国,只有京东占住了“商品”和“物流”这两个关键词。它是有机会实现Uber的梦想的。

可能这也是腾讯、阿里、携程们巨资收下类似Uber的企业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腾讯,它掌握了人流和需求。它更可能知道峰哥在什么时候需要去哪里,或者猜测出我需要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更快的PUSH它的解决方案给我。

中国跟美国的一大不同是,中国是“以重带轻”,美国是“以轻带重”。重是指的资产,轻是指的模式。比如,美国Twitter,靠这一轻博客的模式吸引了名人和用户,雅虎并没有机会。但在中国,新浪微博是靠名人和用户做成功了轻微博这种形式。比如,美国Facebook,靠SNS这一模式粘住了用户,传统的几家IM并没有胜出。但在中国,Qzone和腾讯其它产品,靠被QQ粘住的用户做成功了SNS这一模式。

所以美国的Uber在中国的对家很可能是大家伙。比如腾讯、阿里、携程。比如京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一大差异是,美国的人工是很贵的,而中国的人工是便宜的,而且充足的。这就是京东们养着那么多的送货员,而且中国的送货时间远远快于美国的原因。所以,如果手里掌握了大部分的车,以及全职或者兼职的快递员,那么谁就在这个模式的跑道上占领的先机,从而发展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Uber的变种。

Uber: https://www.uber.com/
转自:http://www.yunkeji.com/?p=9745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运维生存时间公众号,获取最新技术文章~
默北
  • 本文由 发表于 05/01/2014 03:00: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ttlsa.com/news/a-multi-billion-dollar-uber-and-jingdong-kernel/
  • uber
  • 无人驾驶汽车
  • 物流